鉤端螺旋體病是一種人畜共患病,狗對本病也很易感,世界各國都有發生。病原體是鉤端螺旋體。由于感染的菌型不同,其臨床癥狀也不一樣:有的癥狀明顯,病狗呈現高熱、黏膜出血、黃疸、潰瘍或壞死,血紅蛋白尿;有的病狗呈隱性經過,缺乏明顯的臨床癥狀。
(1)病原
鉤端螺旋體是一種細桿狀螺旋形,兩端呈鉤狀的微生物,鉤端螺旋體的菌型不下數十種。我國已從狗中分離出8個型。狗型常見,其次為黃疸出血型及波摩那型。幾乎所有的溫血動物都可感染,而且可以長期存在于感染動物體內,成為主要的貯存宿主。如鼠類感染后,大多是健康帶菌者,帶菌時問長,并可通過尿液向外排菌,而成為重要的傳染源。家畜中,豬、狗也是重要的傳染源。帶菌的動物可隨尿排菌,污染水源、土壤。當狗接觸這些染菌的水、土壤或尿后,就可通過破損的皮膚、彩膜及消化道感染。通過性交感染的可能性很大,因公狗有用鼻和舌嗅舔自己或母狗生殖器的習慣。
(2)診斷要點
1)流行特點 病的發生多與接觸病狗或帶菌鼠的尿有密切關系。通常公狗發病較多,幼齡狗比老齡狗發病多.常散發。
2)臨床癥狀 ①由黃疸出血型鉤端螺旋體所引起的病狗,開始高熱,但第二天就下降至常溫或以下,不久在眼結膜和口腔勒膜上出現黃疸。病狗體質虛弱,食欲不振,嘔吐,精神沉郁,四肢(尤其后肢)乏力。尿量減少,呈黃紅色,大便中有時混有血液。②由狗型鉤端螺旋體引起的病狗,黃疸癥狀不明顯,一般表現嘔吐,排帶血的糞便,腹痛,口腔惡臭,黏膜發生潰瘍,舌部壞死、潰爛。腰部觸壓時敏感,多尿,尿內含有大量蛋白質、膽色素,病狗多因尿毒癥而死亡。
3)剖檢特征 通常以黃疸、臟器的出血、消化道黏膜的壞死為特征,腹水增多,且常混有血液,腸黏膜有小出血點,肝腫大,膽囊充滿帶有血液的膽汁。
根據以上特點,可以做出初步診斷。確診還需要靠病原學檢驗和血清學檢查。
(3)防治措施
①避免狗與帶菌動物(尤其是豬與鼠類)及被其尿所污染的水、飼料接觸。被污染的環境,可用2%~5%漂白粉溶液,或2%氫氧化鈉溶液,或3%來蘇兒溶液消毒。②驅鼠滅鼠。③嚴禁飼喂病畜內臟及帶臟動物的生肉及其他產品。④對較大的狗群每年進行1次檢疫,發現病狗及可疑感染狗,應及時隔離。青霉素、鏈霉素對本病有很好的療效,尤其在早期應用,效果更好。但必須連續治療3~5天,才能起到消除腎臟內鉤端螺旋體的作用。⑤采取藥物預防。目前,我國尚無狗用鉤端螺旋體菌苗,國內外有與其他疫苗結合的多聯苗,可給狗預防接種,但菌苗必須包括當地主要流行菌型。如無菌苗,可在流行期間采用藥物預防,即在詞料中加入土霉素,每千克飼料加入土霉素0.75~1.5克或四環素按1~1.5毫匆千克體重添加,連喂7天,可控制狗的感染。⑥飼養病狗的人員,不要再與健康狗接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