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看動畫的朋友,一定知道宮崎駿的代表作之一——《龍貓》。這部平靜而溫馨的電影,使得龍貓這個胖憨可愛的小生物在全世界都家喻戶曉。再翻翻資料:龍貓,學名南美洲栗鼠,屬于鼠科動物,原產地在智利北部,因其酷似宮崎駿創作的電影中的卡通龍貓,而被香港人改名叫“龍貓”。
如今,龍貓也出現在了鞍山的寵物市場。與此同時,六角恐龍、蜥蜴、蜘蛛、青蛇等這些曾經讓人望而生畏的昆蟲或爬行動物也正以“另類寵物”的身份進入百姓家。
記者近日在鞍山幾家寵物市場走訪發現,越來越多追求時尚和個性化的年輕人已成為飼養另類寵物的主力軍。然而,診療手段貧乏、相關法律缺乏讓“另類寵物”成為城市公共衛生的新威脅。
現象:飼養另類寵物成新時尚
顧客主要是年輕人
21日上午,在立山廣場一家商店門口,記者見到了蜘蛛、蜥蜴、蛇、蝎子、烏龜、倉鼠等各種各樣的稀奇動物。兩只裝在籠子里的垂耳兔標著“促銷”:一只260 元。而一條通體翠綠、長約半米的小蛇在
箱內的假樹上纏繞著。據店主介紹,此蛇叫青蛇,體態纖巧,沒有任何毒性,特別受年輕女孩的歡迎。記者在店內停留了10多分鐘,有十幾位顧客前來咨詢,其中,兩位穿著時尚的年輕人花30元買走了一條小型
蜥蜴。
據該店主介紹,店里的大部分寵物都是在南方一些養殖場人工繁殖的無毒物種,還有一些貴重物種是從國外引進的,“飼養另類寵物在國外流行已久,但進入國內尤其在鞍山流行只是近幾年的事,顧客主要以年輕人為主。”
記者在站前廣場附近一家商場的攤位前看到,進出寵物店的顧客絡繹不絕。店里沒有噪音,沒有異味,右邊的貨架上整齊地放著小籠子,里面分別養著豚鼠、倉鼠、蜥蜴等寵物,左邊柜臺上的寵物用品也是擺得井井有條。
據店主鐘女士介紹,這個店已經開很長時間了,生意一直很紅火,主要經營倉鼠、垂耳兔、蝎子、蜥蜴等寵物以及寵物用品的批發。各類寵物都是從南方發過來的,大部分都是素食動物,價錢一般在30元到幾百元不等,其中以一只豚鼠價格為昂貴,“以前一只幼崽要30多元,現在賣1000元我都覺得可惜,因為時間長了也產生感情了。 ”記者在店里看見,3只豚鼠正安閑地躺在籠子里,在雪白的木屑里縮成一團。鐘女士告訴記者,它們大多來自秘魯、哥倫比亞等地,大的有30多厘米長。經鐘女士指點,記者看見兩只剛出生不久的豚鼠幼仔,只有食指那么大,正安靜地藏在媽媽的腹部下面。
鐘女士手里擺弄著一只紅玫瑰蜘蛛,介紹說,這些寵物的買家以年輕時尚的女性為主。女孩們大多表示,和這些小動物相處可以擺脫孤獨,感覺生活很充實,也有成就感。“她們對待小動物很細心,有的還專門買寵物書學習,感覺養寵物給她們帶來很大的樂趣。 ”
私企老板買鯊魚當寵物
在走訪中,寵物愛好者購買的基本都是小型的爬行類寵物,而在鞍山市觀賞魚市場里,幾條高檔的觀賞鯊魚也吸引了不少顧客的目光,但每條5000元的身價卻讓人們望而卻步。商家稱,目前已經賣出兩條,購買者均是私企老板,他們購買時表示:“這不僅是寵物,還可以提升自信,鼓舞員工的工作士氣。 ” 據店主介紹,“這樣的鯊魚每天、每只需要吃掉兩條黃花魚,而黃花魚的市場價格每斤在十幾元到二十幾元不等。 ”
剖析:為啥興起“另類寵物熱”?
爬行類寵物食量小、成本低
家住立山友愛北街的李莉前不久在寵物市場購買了一只金毛幼犬,花了800元,抱回家后,在鄰居的指引下又在超市花了100多元買了相對較好的狗糧,算下來,已經在幼犬身上投資了近千元。本來只想讓女兒養只小狗解解悶,卻看到女兒在狗身上花了這么多錢,李莉的媽媽很不解,“花個幾十塊錢買個小狗就行了,非得買那么貴的干什么? ”,李莉卻認為自己的錢花得值得,“這個是品種相對好些的。我的同事甚至花3000多元非得買純種的加菲貓。 ”而對于今后的飼養問題,李莉表示,“這么貴的狗糧也不能總喂,只是偶爾調劑一下就行了,平時還是給它吃價格相對較低的狗糧,或者喂它我們吃剩的飯菜。 ”
與貓、狗相比,另類寵物的食物種類和食量有著很大的不同。其中蝎子和部分蜥蜴是肉食性動物,幼崽價格一般在30元到100元之間,而喂養它們的飼料也都是1元錢1兩的面包蟲,據寵物店的人士介紹,“1兩面包蟲足夠它們吃半個月的了,所以飼養起來消費不高,容易被人接受。 ”而對于豚鼠、垂耳兔這些動物喂養起來更為方便,平時就吃些生菜葉或者胡蘿卜,偶爾喂一些寵物糧也不過十幾元錢。
比起貓狗投入精力相對較少
另類寵物興起,一部分原因是“新穎”、“時尚”,被大眾所喜愛,但和貓狗需要每天定時喂食、還要帶著出去散步不同,這些另類寵物看著恐怖,但其實只需要你在繁忙的工作之余給它們一點點的時間就足夠,它們不需要帶出去遛彎,一般不需要頻繁喂食。
但與貓狗相比,這些另類寵物的壽命也比較短,一般也就3到5年。因為氣溫、飲食的影響,它們很容易得病,又缺少相應的醫療機構,所以它們的成活率比較低。“我覺得那些小動物整天放在保溫箱或者籠子里,缺少與人的溝通,只是滿足了獵奇的心理,不像小狗和小貓能與人互動,而且它們十幾年的壽命也很容易建立起人與動物間的感情。 ”李莉說。
時尚一族“標新立異”心態使然
“飼養小動物是人的天性。”鞍山市心理測量研究所王月華主任認為,有人飼養另類寵物是為了表達自己特別的生活方式,看到別人驚訝的表情心里獲得另類的滿足感,有的則是宣揚自己與眾不同,博取公眾的關注。當然,也不排除一些一時沖動的做法。這些稀奇古怪的寵物滿足了時尚一族喜歡標新立異的心態。
現在相當一部分年輕人叛逆反抗的性格很明顯,而飼養新奇寵物就成為了他們表達“自我”的一種方式。
隱患:另類寵物的潛在危險
就在記者采訪時,一名到附近店鋪內給自家蜥蜴選購新窩的“爬友”小吳告訴記者,他初也只是圖個新鮮,后來通過嘗試性地喂養,逐漸喜歡上了這些外表有點讓人害怕的新寵物,“另類寵物喂養起來比較方便,平時喂些昆蟲和蔬菜就可以,就算幾天不喂也沒事,不用帶它遛彎,也不用操心生病。 ”偶然間,記者發現小吳手背上有很多傷痕,小吳卻不以為然,“跟它們生活在一起,難免會被劃傷,不過沒關系,簡單做些處理就可以了。 ”
另類寵物作為一種新生事物,迎合了時尚一族追求新鮮、另類、刺激的心理。但喂養過程中,會不會傷人,或者影響身體健康?又該以怎樣的態度,來正確對待?
“另類病毒”
另類寵物的興起也會帶來新的問題。“一些另類寵物體內都攜帶病菌和寄生蟲。 ”鞍山市傳染病防治科鄒明文科長介紹,如果飼養鼠類寵物,這些鼠類又恰好來自鼠疫疫源地,寵物自身就會攜帶病菌,如果到了沒有疫情的地方就會爆發疫情。 ”“曾經有部電影叫《極度恐慌》,講的是一只非洲原始森林小白臉猴被偷渡到美國,后來整個鎮子都染上一種叫伊波拉的病毒。 ”鄒科長介紹,這不是聳耳聽聞,現實生活中也曾出現類似病毒并且蔓延。
專家介紹,所謂的另類寵物除了大多數有毒外,體內還攜帶病菌和寄生蟲,很有可能使飼養者傳染上皮膚病和呼吸道疾病,因此極不適宜當寵物飼養。比如,近年來陸續有新生嬰兒患“綜合性肝炎”,其直接原因就是其家長或家族成員曾養過一些不屬于寵物的野生動物,因為這種綜合征一般來源于鼠類和爬蟲類寵物攜帶的病毒。
診療缺乏
在走訪了我市多家寵物醫院后,記者得知,目前我市“爬友”的寵物一旦得了病,只有兩種選擇——讓它們自生自滅或請其他“爬友”幫忙診斷,因為寵物醫院尚未開設為另類寵物治療的項目。“另類寵物大多為冷血動物,診斷不能按哺乳動物的流程來,所以無論從經濟角度還是工作量角度,目前都不會考慮開設治療另類寵物的項目。”一家寵物醫院的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記者隨后從我市多家醫院了解到,目前醫院一般只有預防貓狗咬傷引起狂犬病的疫苗,一旦發生被另類寵物咬傷的情況,傷者可能很難得到有效的治療。一位醫護人員提醒說,另類寵物很可能帶有危險的病原體或者寄生蟲等,假如養了另類寵物,建議還是以籠養為主,切不可“親密接觸”,以免染上病菌或被咬傷。
飼養手續
當這些另類寵物越來越普及后,飼養它們在手續上有什么要求?鞍山市野保站趙靜茹工程師介紹,如果只是自家作為寵物來養,一般不需要什么手續,但國家保護一、二級動物不準養。
不能放生
“與飼養另類寵物相比,危害更嚴重的是放生這些寵物。 ”鞍山市野保站趙靜茹工程師介紹,由于這些寵物基本都是外來物種,不是自然分布的,如果被放生到野外,可能對當地生態安全構成威脅,尤其是這些寵物一旦在野外長期生存、繁衍后代,后果更不堪設想。“比如巴西龜,它的適應性非常強,繁殖能力也強,對本地的生物鏈容易構成危害,所以不主張放生。”現在一些養蜂人為了采蜜從國外引進一些蜜蜂,這些蜜蜂蜂體大,是優勢種源,和國內的蜜蜂一起采蜜,它們的優勢更大,時間長了國內的蜂源就會被逐漸取代,后果很嚴重。“對于另類寵物,我們不主張放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