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宿舍是否應該養寵物
發布時間:2008-11-29 來源:派多格寵物美容師培訓學校 作者:管理員 點擊:3120次
記者在本版的校園記者中做了一個調查,發現幾乎每一所高校都存在大學生養寵物的現象。養寵物的原因有些是男女朋友送的,是“定情物”,有些本身就喜歡寵物。寵物類型多種多樣,有小貓、小狗、蜥蜴、兔子、倉鼠、魚、烏龜等。大部分同學對于養寵物表示可以理解,但前提是不能影響到自己的生活和休息。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大學生養寵物及其影響基本有以下三種形式。
形式一:只考慮自己。養寵物前沒有經過全體宿舍同學的同意,擅自將寵物帶回宿舍,結果宿舍關系搞得很僵
大三的曉潔這些天只要一想到宿舍的那只貓,就覺得“太恐怖了”。這只貓是舍友出去和男朋友約會后抱回來的,但舍友只和她要好的麗打了招呼。曉潔是在早上一睜眼后發現宿舍多了一只貓。開始小貓還算老實,隨著一天天的長大,它開始禍禍大家的物品,逮住什么咬什么,放在地上的鞋,床鋪下臉盆里的洗漱用品都被它咬過,“我們的運動鞋、靴子都挺貴的,咬壞算誰的啊。”曉潔既生氣又無奈地說。屋子里也總有一股很臭的味道。再后來小貓可以爬到宿舍的書架上了,還打碎了舍友的杯子。有時一開門,它就往對面的寢室跑,然后對面就會傳來尖叫。“她知道影響了我們,說是只要找著人就送出去,還說她不忍心把貓扔出去,可是她一天不送走,我們就多受一天的罪。”曉潔說,“我們不想因為這些弄得大家都不愉快,如果還送不出去的話,那我們就要想想該怎么和她說了。”
形式二:被學校發現。老師會給養寵物的同學做思想工作,直到同學將寵物送走
大一的小天這兩天又開始琢磨養什么寵物了,這距離他上一只寵物小狗被送走沒幾天。那只小狗是在寵物店買的,因為之前沒養過狗,所以想嘗試一下。他知道學校不允許養寵物,他在學生手冊上看到過相關規定,但是他依然“頂風作案”,剛入學就把寵物小狗帶到宿舍,好在宿舍的其他舍友都挺不錯的,不僅沒有排斥小狗,反而四個人輪流照顧它。但是他養寵物的事還是被告到學院領導那兒,老師曾經找他談過兩次,讓他把小狗送走,但是他一直拖著,“第三次學院書記給我做思想工作,還讓我當天就得拿走,沒辦法,只好送給朋友了。”小天笑著說,“我打算再養幾只蜘蛛,我喜歡養動物,已經習慣了有動物的生活。”
形式三:為他人著想。雖然喜歡寵物,但更怕影響其他同學,不希望因為養寵物而破壞宿舍的關系
這是洋洋第二次養寵物了,因為家在天津,所以她每個星期會把小狗帶到宿舍玩兩天,但是其他舍友好像更喜歡前一只狗,總惦著讓洋洋把它帶來,“它現在長大了,不好往包里裝,進宿舍的時候怕被阿姨發現。”洋洋說。養第一只狗是在大二的時候,宿舍有人說起養寵物的事兒,結果幾天后洋洋就從寵物店買來一只小狗。這只狗特別乖,從來不亂叫,甚至洋洋帶它上課也不叫,就在一旁睡。可動物畢竟是動物,它也有鬧人的時候,再加上宿舍的條件比不上家里,所以洋洋就把狗送回家了,“跟狗狗玩兒的時候大家都很開心,但是一旦影響到別人休息,大家嘴上不說,心里肯定會不高興。”洋洋告訴記者,本地的同學養寵物,不喜歡的話還可以送回家里,外地的如果不想養了就只能扔掉,學校里有好多流浪貓流浪狗,她們宿舍門口經常能看到被遺棄的寵物。
在采訪中,一些高校老師表示,不允許大學生在宿舍養寵物,是因為不利于學校的管理。醫科大學負責學生工作的李鳳英老師說,養寵物往往會影響到寢室其他同學的生活,造成宿舍關系緊張,而且有些寵物會傳播病菌,再加上大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不強,給公共衛生安全帶來潛在的危險。
對于此現象,天津大學心理研究所劉鴻老師認為,大學生養寵物是一種愛的給予,在人際關系比較淡薄的現在,大學生通過對寵物的付出來獲得一種幸福和滿足。但是這種個人需求與大學生居住的公共環境產生了矛盾,那這個時候就需要犧牲個人需求,成就統一的管理。另一方面,我們的管理措施也需要更健全,生硬的規定不準養寵物并不能很好地解決問題,如何將大學生的心理需求與學校的管理模式很好地結合在一起,是值得大家探討的問題。
在本市各高校的“宿舍管理條例”中有明確規定:不準在宿舍養寵物。但是一些大學生卻對此規定視若無睹,私底下在宿舍養起了寵物,并將這些小家伙們視為自己親密的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