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保護窘境之思考
發布時間:2008-12-18 來源:派多格寵物美容師培訓學校 作者:管理員 點擊:2851次
善待動物,不僅體現著一個民族和社會的文明程度和文化素養,更多的,是一份社會責任在里頭。
“呦,寶貝兒,今天沒穿衣服???”懷里抱著一只紅色京巴的中年婦女俯下身子,向迎面走來的一只暗紅色的吉娃娃親切問候。天涼了,太太們的寵物多數都穿上了背心,與這些養尊處優的名貴犬種相比,不遠處徘徊的那些渾身污垢的流浪狗,卻只能在人們的呵斥聲中被趕來趕去。
不完美的動物保護現實
年屆五旬的楊阿姨每天用一次性的塑料盒裝著貓糧和干凈的水去喂所住小區里的流浪貓狗,她告訴記者:“有人認為這些流浪貓身上有跳蚤和傳染病,可是,你可以不喜歡它們,但不能去害它們。”
熱愛小動物的音樂老師小霞說:“現在,有的居民竟然故意用填了老鼠藥或過期藥片的魚去喂流浪貓狗,真是殘忍。他們難道不知道,這些動物死了,它們的尸體腐爛后會有大量寄生蟲或其它病菌滲入泥土或流入下水道,后受害的還是人類自己?!?BR> 1996年,西安動物園一只日本贈送的雌性長頸鹿因誤食游人投喂的塑料袋造成胃堵塞而死亡,死時腹內尚有一胎兒未出世。南京某動物園的雌性長頸鹿也有同樣的遭遇,在其死后被解剖時發現,除了一未出世的胎兒,它的胃里還雜有塑料袋、鐵絲、電線、玻璃等物。1997年3月27日,上海動物園的一只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海豹客死柳州,而這是當時一個星期內慘死在柳州柳俁動物園內的第二只海豹。解剖后發現,海豹胃內有10多個塑料袋和石頭、鐵釘、牙簽等物。
人們為了滿足口腹之欲,逐漸追求起了涉及各種動物的花樣繁多的活吃方法。為了“新鮮”,人們在魚尚未停止呼吸的時候頻舉筷箸、在猴子的慘叫聲中將滾水澆入它的腦殼中品嘗所謂的美味,更有甚者,將活驢身上的部位劃區供食客點選,選定后用開水把該部位的肉燙熟后當場片肉食用……
就在每天都有鮮活生命在杯盤交錯間被人們吞下的城市——廣州,據當地人透露,廣州街上流浪狗之所以近乎絕跡,就是因為它們中的大部分在檢疫部門毫不知情的情況下被酒店烹制后端上了餐桌,究竟流浪狗是否染病只有視人們食用之后的健康狀況而定了。
人類的自我救贖
人類對動物不友好的行為已經開始造成負面的影響。《動物世界》報道,在印度一些森林周邊的城市頻繁發生人類被大象攻擊事件,居民陷入恐慌。專門從事研究人象關系的專家經過調研后得出結論:長久以來,人類為象牙而大量捕殺大象,致使親眼目睹同類被捕殺的大象心懷恐懼甚至絕望,遭受嚴重的心理創傷,其后果就是大象變得十分好斗。南部非洲兩個國家有50余頭河馬突然死亡,行兇者就是素常性情溫順的大象。研究證實,攻擊人類的大象大多是父母被獵殺的“孤兒”。
上海著名的流浪貓收容者多姿融,因領養了300只流浪貓而受到房東和鄰居的責難,甚至許多貓還被無故打死,迫使她后不得不離開上海。就是如此“不完美”的動物保護現實,已經對人類的心理健康構成了威脅:一些愛心人士開始出現如冷漠、孤僻、壓抑情感、物質濫用(吸毒,過量飲酒等)、不注重衛生,以及情緒爆發等繼發性創傷性壓力失調的癥狀,專家稱其為“同情疲勞”。2005年,北京動物保護者王培疑因難忍殘害動物暴行跳樓自殺,引起人們對身處逆境的動物保護者心理健康的關注。
有機構研究表明,從事關懷他人(包括動物)工作的人是高強度同情疲勞問題的載體。每天,工作者們在持續出現令人傷心和感情波動的環境里努力嘗試正常地工作,對那些熱情關心公益事業的人來說,任務是如此重要卻又如此艱巨,它可以推動及影響社會朝積極的方面變化。
如何對待動物,不僅涉及到了人類的身心健康和生活工作,更深層地則是波及到了整個社會的道德層面。1866年,美國駐俄公使伯格因在駐俄期間,目睹馬夫毒打馬而感到痛苦萬分,回到紐約后開始呼吁反對虐待動物。他認為,殘酷地對待活著的動物,會使人道德墮落,并變得野蠻起來。而一個民族若不能阻止其成員殘酷對待動物,也將面臨危及自身和文明衰落的危險。
虐貓視頻事件中,施虐者在憤怒的網民的壓力下終道歉,這當然是社會道德的進步,但之后被虐致殘的動物卻并未有減少的跡象。
社會已然關注
長期關注動物生活質量的眾多愛心人士成立了以保護動物、維護動物的生存權利和不受虐待的權利、以及改善和提高小動物的生存條件、飼養水平為宗旨的中國小動物保護協會,通過對被遺棄、虐待和流浪的貓狗等伴侶動物進行救助與領養中轉,讓它們享有“不受饑渴的自由;生活舒適的自由;不受病害的自由;生活無恐懼和悲傷感的自由;表達其正常行為的自由”。
近年來,該協會仍不斷收到那些遭遺棄、被虐致殘的動物:被截去舌頭的“運兒”、被重擊昏死的“黑子”、渾身流膿的可卡“羅奇”、雙目失明被拋棄荒郊的“丟丟”、被主人棄置于醫院的“豆豆”、被摩托車軋傷臀部的小貓“摩拉”、兩眼全瞎的白貓“阿霞”、命懸一線的獼猴“蒼蒼”……
成立至今,該協會共救護了300多條狗和300多只貓,還有鳥類、兔和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獼猴等。目前,該協會的愛心教育基地還在呵護著400多條小生命。雖然曾得到趙樸初、夏衍、冰心等人的支持,雖然諸多愛心人士頻伸援手,但較之如此持久地、遠遠超過負荷地需要救護和收容的動物,所得援助根本就是杯水車薪。對此,田緣馴犬學校的“校長”張振林深有體會。
憑著早年的勤奮和智慧,商海中幾經沉浮的張振林在山西省城太原打拼了一份屬于自己的產業,但富足的生活他并沒有享受多久,2003年非典肆虐時一次機緣巧合,讓從小就喜歡小動物的張振林投身到了收養流浪貓、狗的事業中。在此之前,80多歲的老太太丁世英因其收養了80多只流浪貓而生活困頓,就多次得到張振林的資助。
“平均兩個月買一次貓糧,一次大概要花費兩三千塊錢”,雖有些積蓄,但張振林還是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朋友為了不至于讓張振林在巨大的經濟壓力面前再受到良心的責問,即使見到在街上流浪的貓和狗,也會狠狠心不告訴他。
“不能像丁老師和動物保護協會一樣,必須走出一條良性發展的路來把收養流浪動物的事業做下去?!睆堈窳执蚨ㄖ饕?,投資百萬元在太原市陽曲縣將一家早已廢棄的洗煤廠改造后,開辦了專為家養寵物們提供服務的田緣馴犬學校,希望以此可以對流浪狗和流浪貓龐大的日常開支有所分擔,并保證在物價飛漲的壓力中仍可以繼續它們奔向“小康”的步伐,至少也要維持它們原來的生活水平。“我把自己的家底都押上了,為了它們,我和家人把自己的屋子騰出來讓給它們住,自己在附近租了房子照看,”如今,在張振林名下的大約有60多條狗,50只貓,“每天開銷挺大,缺什么就買唄,但究竟花了多少錢,從來也沒算過。”
馴犬學校選在遠離居民區的一處僻靜的所在,學校一進門右手邊上,是一排圈養著殘疾流浪狗的帶“陽臺”的小屋:一只獨眼的小狗和另一只臉被燒毀的金色狗兒,在原地快樂地追咬自己的尾巴,而旁邊的一支小狗兩條后腿只剩關節……
“養狗前一定要想好,不要只看到它們可愛、好玩就養,這背后需要你去花費時間、精力和感情。我新買的沙發扶手被咬爛了,但對小狗來說僅僅是磨牙、淘氣,新裝修的屋子,墻面和陽臺被貓抓的到處都是腳印,我非常生氣,但這些都是你必須要寬容的。無論怎樣,絕不能丟棄它們。對它們來說,你就是整個世界,它們把全部身心毫無保留地給你,一旦被丟棄,它們的心靈會遭受巨大傷害,有的狗甚至因此患上抑郁癥。生命并無貴賤等級之分,人與動物之間應該是平等的?!?BR> 要改變動物保護的現狀,僅靠民間的動物保護熱心人士的微薄之力和奔走呼吁,遠遠不夠。目前中國需要從法律層面上保證,像張振林這樣的愛心人士和動物保護協會這樣的民間非營利組織能經營下去,并通過一系列健全完善的機制鼓勵社會各界力量積極參與,喚起科學、文明養護動物,至少不虐待動物的社會共識。
敦促立法保護動物福利
“一個文明的國家應該為保護動物不受虐待而設立人道的法律。”《中國青年報》記者莽萍這樣寫道。幫助不會說話的動物不受虐待,同時也幫助人提高德行,以法律的形式將促進動物福利改善的行為體制化、常態化,“并不是一時的多愁善感,而是嚴肅的道德、法律和政治議題?!?BR> 早在1809年,一位英國勛爵就在國會上提出提案,要求禁止虐待馬、豬、牛、羊等動物,遭到人們嘲笑。終在1822年,世界上第一個反對虐待動物的法律才真正獲得通過,但該法律未將狗、貓和鳥類列入保護范圍。自1850年開始,法國、愛爾蘭、德國、奧地利、比利時和荷蘭等國先后通過了反虐待動物法案。美國通過的反虐待動物法案明確規定,禁止虐待所有動物,包括野生動物和家養動物。這可謂是動物保護史上又一大進步。
“殘害和毀滅生命是不正確的,愛護和促進生命才是人的基本責任”。20世紀后期,這樣的觀念已經深入人心,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和地區,包括亞洲和拉美、非洲一些國家都已經制定了法律來保障動物的基本福利,禁止虐待和無故傷害動物。而德國國會更是將保障動物作為生命存在的權利寫入了憲法,這在世界上還是第一次?!吨袊嗄陥蟆酚浾呙紝懙溃骸斑@些法律成果是100多年來人類在道德、倫理方面的思考和進步,表達的是人對其他物種和生命的善意?!?BR> 頗受國人推崇的儒家思想主張“仁民愛物,人與自然相和諧”,時下我國力倡“構建和諧社會”的理念,都與當前動物福利立法的原則不謀而合。但在日漸崛起的中國,動物保護法在現行法律的領域依然缺席,使得漠視動物福利、以傷害動物取樂、牟利、甚至無端戕害和虐待動物的行為,除了道德譴責外,總是可以“逍遙法外”。比如2002年劉海洋硫酸潑熊事件。
“以中國目前的狀況而言,從各方面來看,都需要制定一部全面的動物福利法和行業條例法規來規范和管理相關事務。這種要求可以說已經十分迫切了?!睍r間過去已將近10年,當初就已迫切的立法要求,今天看來,對虐害動物者實施制裁可依循的法律空白的現實,不免令人遺憾。
人類文明發展至今,地球上任何一個物種都無法戰勝人類,但人類和其他動物一樣,畢竟只是生物鏈中的一環,并非超越自然的主宰,更不能恃強凌弱,沒有原則和節制地榨用動物,并擠壓它們的生存空間,漠視它們的生存狀況,無論從道德層面,抑或人類自身的健康及賴之生存的環境改善等方面考慮,此類行為都是極為短視的。動物是人類的朋友,不論家養、野生,都有與人類平等在地球上生存的權利。善待動物,即意味著善待人類自己。所以,那些為推動動物福利立法而堅持不懈的愛心人士的一切努力,終究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