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貓等寵物給人們的生活增添了很多情趣,也成了不少人一種感情的寄托,寵物已經從給人們單純“解悶”升級為家庭中的一員。可隨著養寵物人士的增多,問題也接踵而來。近日,記者走訪發現,寵物死亡后尸體如何處理,成了困擾主人的一大難題,多數市民對寵物尸體一般作土埋、拋河或丟棄處理,但此舉會對環境造成不可忽視的威脅。
寵物尸體處理成難題
“貝貝的遺體真不知道怎么處理才好?”家住金地盛大花園的錢女士告訴記者,前天下午,陪伴了她3年的愛犬貝貝誤食了有毒的食物,等到她發現時,已經奄奄一息了。看著“沉睡”的愛犬,錢女士特別傷心,愛犬的“身后事”更讓她為難。原本打算將它埋在綠化帶里的大樹下,可又怕被不知情的人挖掘出來,直接打包扔進垃圾箱里,錢女士感情上又接受不了。后,她甚至想到了將愛犬“火化”,可打聽了一圈后,并沒有發現有專門為寵物料理“后事”的殯葬機構。
對于料理寵物“身后事”,愛寵人士梅小姐也有著同樣的無奈。今年年初,梅小姐養了5年的波斯貓病死了,她傷心之余,不免要為愛貓的“后事”而操心,但找不到合適的料理方式,后只能找了一處空曠地,將波斯貓的尸體埋于地下。
隨意丟棄、淺埋成隱患
“死貓掛樹頭,死狗放水流”,這曾是處理寵物尸體的舊習俗,至今仍被少數人沿用著。去年,張大媽家的寵物狗突然病死了,兒子原本打算將尸體埋在小區的花壇里,可張大媽覺得按照習俗,狗死了應該“水葬”,于是,就把狗的尸體扔進了附近的河里。
“寵物的死因往往不清不楚,就這樣扔進河里,必然會導致河水被污染。”市民李先生說,還有些人就把寵物的尸體埋在小區的花壇里,埋得不夠深,有時候大雨一沖刷,尸體就暴露在外面了,像現在這樣的高溫天氣下,尸體很容易腐爛散發惡臭味,甚至滋生出病菌,影響周圍居民的生活環境。
居住在住宅小區里的不少市民選擇將寵物尸體扔進垃圾桶,這給環衛工人工作帶來了壓力。“在垃圾桶里發現動物尸體,看著心里自然不舒服,也不知道尸體究竟是否帶有病毒。”一位環衛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冬天的時候還好點,夏天天熱尸體很快就腐爛了,經過垃圾桶時,都難以忍受那股難聞的味道,一般碰到這樣的情況,他們只能屏住呼吸,將寵物尸體當作普通的垃圾倒入垃圾車,送到填埋場掩埋。
專家建議火化或深埋
疾病防疫部門工作人員介紹,寵物尸體被埋葬后,一些病原體會自然死亡,但有些病原可以在尸體的骨髓中存活一年,而其中的芽孢菌類可以在土壤中存活數年。這對環境是一個威脅,尤其容易污染水源。而隨意丟棄寵物尸體更容易導致疾病擴散,危害人類健康和公共衛生安全。
那么,寵物尸體該如何處理呢?采訪中,不少市民建議,應該盡早建立寵物尸體無害化處理機構,明確相關部門的職責,同時對隨意丟棄寵物尸體的行為予以處罰。
疾病防疫部門工作人員提醒市民,要妥善處理寵物尸體,“寵物死后好的處理方式是進行無害化處理焚燒。若是填埋,則一定要在距離井、泉、河、飲用水等至少百米以外的地方,要遠離水源,避免污染。埋葬時,深度要在1米以上,而且要撒上石灰消毒。”
派多格寵物美容師培訓學校推薦您閱讀:丁克——寵物代替孩子